![]() |
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
发布时间:2022-01-21
个人认为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是由八个阶段、十五个性质、二十四个要素组成。
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的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是指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包括设备可行性分析与选型、设备设计与制造、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验收、投产与交接、设备使用与维护与维修、设备改善,设备报废等八个阶段。当然在这八个阶段里面设备还可能有封存、转移,以及设备进行再制造应用等等。
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的十五种性质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的十五种性质是指在设备规划、选型设计阶段的提前性、扩大性、全员性、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易维护性、延续性等九大特性。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改善,报废阶段,设备的延续性又扩大体现出价值性(投资回报率)、人性、安全性、使用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维护性、策略性、主动性、组织性,状态性(绩效性)十种特性。设备规划、选型、设计阶段九种特性与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改善,报废阶段的十种特性是有重复的,合计总计十五种特性。
提前性是指现在一些企业出现设备工程项目迟迟无法完成、迟迟无法形成生产力,即使项目完工以后设备工程项目质量不高造成企业投资回报率太低,对于以后的产品生产与后期设备维护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中国企业设备管理应该前移,前移到设备规划、选型与可行性分析阶段。
全面性是中国企业设备管理范围应该扩大,扩大到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的所有八个阶段:设备可行性分析与选型、设备设计与制造、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验收、投产与交接、设备使用与维护与维修、设备改善,设备报废等各个阶段。
全员性是指现在中国一些企业实施TPM全员设备维护是在设备使用与维护阶段实施的,实际上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许多部门参与,而企业许多部门已经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的各个阶段工作。例如设备前期选型阶段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质量、财务、安全、环保、消防等等各部门已经都参与了相关工作。设备报废阶段,企业设备、财务、生产、安全、动力等等各个部门也进行参与。
功能性是指不仅要在设备前期阶段要实现设备功能同时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改善等阶段也需要维持与恢复设备功能。现在一些企业设备出现设备原来是自动化的设备,一段时间以后自动变为手动,过一段时间手动成为不动了的现象,这种情况急需改变。
安全性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战各个阶段的永恒主题,这里安全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
使用性是指在设备设计时需要考虑操作人员是否易于操作。在设备使用阶段需要借助人机工程管理与技术手段对于生产作业工艺、设备与技术进行改善,让操作安全简便。
易维修性是指设备的设备设计制造时应该考虑与实施让维修人员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易于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
延续性是指企业中新购买的一些设备是以前设备的技术与性能提升,新设备与老设备有一定的相似、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因此在设备前期规划、选型阶段,设备工程项目相关部门应该收集、归纳、整理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阶段中设备使用、操作、安全、故障、维护、备件消耗、成本等综合信息,然后使用这些信息对于新设备引入的前期管理提供帮助,同时设备前期规划、选型、设计、制造与安装调试、投产也会对于设备以后的使用、维护、维修产生影响,例如设备设计、制造与安装调试的工作质量也会延续到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等各个阶段,直接影响产品生产的质量与交期与成本(QCD)、直接影响设备使用维修与维护,直接影响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
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的二十四个要素
如果企业要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建议按照二十四个要素进行相关工作、以下就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二十四个要素简述。
发展需要、明确需求、部门协作、工艺操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阶段确认、相关参加、技术先进、成熟重要、生命周期、借鉴数值。
统一规范、制定标准、维修策略、三位一体、以人为本、务实培训、客户资质、业绩人员、备件控制、国外国产、不被制约、合同管理。
以上是对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战的概述,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是由八个阶段、十五种性质、二十四个要素组成。
这些内容是作者三十年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战经验的总结,从实战中来,更经历了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项目实施实战的检验,今天与大家进行分析交流,目的是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如何进行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施,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实战水平,为中国制造服务。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仅供参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