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备管理中的常见误解,你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3-07-19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型管理。
但是设备管理却一直都被大家误解,其中有几个可以说是被误解颇深:
-
误解一:让设备能生产就好了,通俗来说就是设备能动就是设备管理
-
误解二:设备速度越快就越好
-
误解三:生产为重,不坏不修、不停不管
-
误解四:设备问题就是设备部门的事情
-
误解五:设备技术人员就是一个机修工、一个拿扳手拧螺丝的
01明确设备管理目的及意义
设备管理的目的
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的意义
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它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2如何做好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业务
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依据,对设备生命周期做全过程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维护方法、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组织措施,根据设备管理理论,要对设备做好全流程的管理,包含设备的“评估选择、培训使用、维护保养、预防管理、改造更新”。
设备管理的任务
在于提升工厂技术设备水平、保证工厂设备完好,充分发挥设备效用,以及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03如何评估选择设备?
选型的原则
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品质上满足、发展上考虑、设备上匹配、交期上达成的原则。
买卖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企业只有根据选型原则购买到最合适的设备,让设备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04设备培训使用
设备管理的业务
主要是使管理和使用设备的人员不仅对设备有足够的认识,而且能完全胜任所承担的工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控制工艺等理论培训及设备操作规程、现场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设备安装调试、设备运行参数调整、设备故障排除、事故应急措施等。
为了充分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需要企业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特点、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规划、延长设备使用时间、避免因设备闲置而导致的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05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制定维护计划
了解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的计划,制定保养计划,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年度保养。
树立全员管理的理念,制定保养标准SOP,保养手法、方法、注意事项并定期培训,防止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的割裂。
根据所制订的计划组织设备的维修和检查,最后稽核监督保养实际状况,并及时根据保养定期修改保养规范。
06如何做好设备预防管理?
预防管理
我们应该经常能听到和看到的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防火、防灾、防盗,平时不进行预防,等到事故真发生了,一切都晚了,所以我们身边很多方面需要提前预防,设备管理同样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在设备出现安全事故、批量性及致命品质异常时,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或者需要成倍的代价挽回,那如何做好设备预防管理呢?
-
1.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前面提到的对设备生命周期做全过程的管理。
-
2.制定品质检验规划、ORT实验标准,主要就是为了预防设备生产出批量异常。
-
3.设备履历表(病历本)制定/记录,及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
4.设备耗材、配件制定安全库存,避免设备异常停机后无法及时处理。
-
5.做好前面说的培训使用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07设备改造更新
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现状,分析企业对发展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改造及更新现有设备。
设备改造
重点对设备效率提升、降低人工成本、节约物料上进行改造,提升良率、降低品质异常等方面进行着手。
设备更新
设备好比人一样,同样存在生老病死,为了提高公司生产装备水平,淘汰技术上及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防止企业资产流失,所以设备也要面临淘汰。
我们经常可以在现场看到由对中引起的离心泵问题以及轴承问题,我们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不是泵的问题,也不是轴承的问题。
在现场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当新泵运送过来时,用户在启动之前基本不会再次对中,直接接电启动运行,他们认为新泵与电机已经处于完美对中状态。如果你指出对中可能有问题时,客户会问为什么没有在制造车间完成对中,其实工厂已经完成对中,但是只是初步对中,而且设备经历了运输。
强烈建议泵至少对中七到九次,其中四次对中检查应该在启动之前进行。本文的目的是建议并希望说服您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对中,并认识对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花时间对中?
当我们问自己对中的原因时,您会发现诸如:机械密封寿命降低、轴承和联轴器寿命降低、泵的过早磨损、超标的振动、泵轴故障、噪音、低效以及额外能源成本是主要原因。
其实抛开上面那些直接问题,还有更多,比如:昂贵的计划外的停机时间和生产收益。如果未能将驱动设备正确与泵对中,我们会在拥有和运行泵的使用生命周期内支付更多的钱,也就是更高的总拥有成本(TCO)。
著名的旋转设备工程师 Heinz P. Bloch对泵的可靠性与对中进行了研究(见图1)。请注意:对中越精确,设备运行的时间就越长。设备旋转得越快,对中需要越精确。
在什么阶段对泵对中?
前面说到七到九次对中,估计大多工程师对此嗤之以鼻,实际情况是工厂基本只在设备维修安装时进行对中。我们说有没有做到是一回事,理解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在哪些阶段应该对中,再决定在你的工厂中是否要进行这些设备对中操作。
当泵在出厂时,通常将电机和泵同时安放在底座上,并进行“粗略对中”,以便在现场进行可以进行精确对中。这种情况可能也有例外,取决于驱动设备的类型和大小。有时会分开采购和运输。
粗略对中一般只涵盖左右调整,而不涵盖垂直或角度偏移方面。无论在工厂进行的对中多么精确,设备移动得多么小心,对中都会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
当泵和底座在现场验收,并最初放置在基础上时,应进行一次对中。
在灌浆或将管道连接到泵之前进行或检查对中至关重要。
底座灌浆固化后,再次检查对中。底座灌浆的过程通常会使底座翘曲或移动或偏移。
灌浆固化时会涉及大量热量,以及一些可能会改变设置的膨胀力。
底座已正确灌浆,驱动设备已与泵对齐,这个时候将连接管道。将管道正确连接到泵上不应改变泵的对中。这恰恰是对中改变的最常见原因,管道会给泵带来不必要的应力。
如果强迫管道连接到法兰,则会在连接引入应力并可能改变对中。没有强力连接管道也并不意味着不会对泵施加额外的力。
在运行过程中,管道热膨胀和收缩可能会引入应力,应力会导致轴承偏离和偏心。
在泵运行一段时间(也许几个小时)后,谨慎的做法是关闭并重新检查对中,以查看是否有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正。
尤其是涡轮透平驱动,或者泵在负载下运行时应考虑重新检查对中。
第六次对中
第五次和第六次对中有点类似,但主要注意泵送热液体时的特殊情况。
业主和制造商决定在什么泵送温度下,必须检查运行状态下的对中,因为对中改变会因泵的设计和驱动设备类型不同而异。
在初始启动后大约三到五个月重新检查新泵的对中情况,以验证以前的工作。
小修或保养后检查,在拆卸和重新安装液力端或机械端后,泵需要重新对中。
定期对中,地基、底座和支撑,就如房子的地基一样,会沉降、开裂和移动。几年后,将重新检查对中情况作为主动和预防性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