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种关于机电设备点检执行标准的思路
发布时间:2024-12-19
引言
设备点检是通过人体感官或者借助检测仪器,将设备实时状态与事前制定好的检査标准进行对比,根据结果判断设备状态的优劣,提前发现设备问题并根据隐患制定检修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在生产使用中稳定运行。机电设备点检在设备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企业高效生产、减少不必要损失的重要举措。梳理机电设备点检执行标准的思路并落地执行意义重大。设备点检执行标准包含设备点检标准的制定、设备点检的实施、设备状态深析3大部分。
01设备点检标准的制定
设备点检标准的制定是点检执行中的首要任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备行业规定、设备生产厂家指导说明、设备工作原理、设备工艺性质等方面,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地理环境、气候影响等综合因素制定设备点检标准,旨在恢复或保持设备最佳运行状态。点检标准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设备使用部门共同制定,将设备操作人员的生产实践经验及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标准,要求编制出的设备检査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建立起循环运行的闭环机制,通过实践积累,反复修订检査标准,逐步完善设备检査标准。
点检“五定”要求是设备点检标准编制遵循的原则。
(1)定检查部位。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进而确定检査项目和内容。
(2)定检查方法。确定每项内容的检査方法和相应的工器具。
(3)定检査标准。明确设备每项内容的检査标准。
(4)定检査频次,明确每项内容的检查频次与周期。
(5)定检査人员。明确固定人员负责指定设备的检査项目。
设备点检标准内容的基本编制应包括上述5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动静态点检状态、点检项目分类(清洁清扫、紧固保养)、故障时间、隐患记录等。原则上,设备点检标准编制中要确保检查部位明晰、检查方法实用、检查标准科学、人员分工明确、检查频次合理。
图片
02设备点检的实施
依据机电设备点检规定,落实设备点检工作是设备点检管理的中心内容。企业设备管理部门需建立设备点检管理激励措施及设备点检考核机制,不同部门、岗位各司其职。车间、设备职能部门组成设备管理部门,操作员、维修技术员、设备管理员组成设备点检岗。
2.1 车间在设备点检实施中的职责
车间需建立设备点检责任表,要求车间的每台设备都有相应的点检责任人进行点检,且定期更新设备点检责任表。明确规定现场设备操作员设备点检工作的时间范围,禁止出现员工下班后才进行设备点检工作的现象。同时组织车间内部的设备点检和设备巡检自查工作并记录,检查结果需包含存在的问题、责任人、整改预防措施等。定期报设备职能备案,查询备件库中停机检修计划所需的备品备件情况,如备件不足及时提交备件请购计划,并跟进备件的请购进度。建立备件更换信息表,信息表内容:备件更换设备名称,备件更换时间、型号,零件损坏原因分析等。对设备检修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査,并保存设备检修计划及检修项责任人编写的设备检修记录。
2.2 设备职能部门在设备点检实施中的职责
设备职能部门定期对车间设备点检工作进行检査,并通报车间的检查结果(特殊情况已备案的将免除责任考核)。设备职能部门负责车间的点检表、巡检单、设备检修计划的审核与存档工作,检査车间设备检修计划的完成、备件更换信息记录情况。
2.3 操作员在设备点检实施中的职责
设备操作员必须按设备点检表的内容逐项进行点检,并观察设备现场的跑冒滴漏、温湿度、振动情况和电气条件因素等,将检查结果填写在设备点检表中。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在规定的设备点检时间段内完成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对点检出的设备问题进行判别,对于立即解决类问题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安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并在点检表中记录班中问题解决情况;对CIP(Cleaning In Place,就地清洗,多用于饮料食品行业)时间解决类问题和计划检修类问题需在点检表中标明,设备点检表按内容要求进行填写,并保证记录的字迹清楚,设备异常现象及异常部位描述准确。
2.4 维修技术员在设备点检实施中的职责
维修技术员按照巡检单的内容逐项进行设备专项巡检,并将巡检结果填写在巡检单中。按照设备管理员编订的巡检路线图、巡检频次在规定的巡检时间段内完成设备的巡检工作,对巡检出的设备问题讲行判别,属于计划检修类问题雲在巡检单中标明,并且保证记宗的字迹清楚,设备异常现象及异常部位描述准确。负责核实设备操作员点检表中的设备异常,汇总记录并反馈给设备管理员。维修技术员巡检完成后填写完的巡检单,按照车间规定的时间节点前交到设备管理员处。
2.5 设备管理员在设备点检实施中的职责
设备管理员负责车间点检表的编订与维护工作,要求每台设备均有各自的点检表。同时负责车间巡检单与巡检路线图的编订工作要求巡检单与巡检路线图涵盖各自车间的所有重点设备。汇总设备操作员的设备点检表和维修技术员巡检单中的设备异常内容,并将设备异常汇总设备职能部门。负责检修计划的编订工作,检修内容依据设备点检表和巡检单中的设备异常情况编制,同时包含周期性的检修内容。停机检修计划需涵盖上次停机检修后点检表和巡检单中所有设备异常问题及上次停机检修未完成项(因备件未到位除外)。明确检修计划中各检修项责任人。
03设备状态深析
在执行设备点检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际的设备动静态数据,结合设备技术条文、规范,通过科学合理判断,对设备运行状态、技术状况做出深层次剖析,掌握设备运行变化的规律,进而科学、经济、准确地进行设备检修保养、改造更新计划的决策,以及根据分析结果,逐步完善设备点检管理,是设备点检标准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公司、部门、车间多级设备管理网络,依照设备分级管理规定所界定的管理范围和职责,采取有效的工作流程定期组织设备操作员、维修技术员、设备管理员等对企业重点设备、一般设备的状态分级进行分析评判。设备点检管理、设备检修保养和改造更新计划依据评判结果不断改进完善。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契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其中主要的组织形式采取定期召开专业或专题设备例会。设备点检结果、设备履历档案和数据资料是设备状态分析评判的主要依据。因此,做好设备状态分析评判工作,需认真落实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对设备状态和检维修的信息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规范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可靠的基础上开展设备状态分析评判工作。同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方法,如微机辅助管理方法、失效分析技术、状态监测诊断技术等,通过不断加大现代化技术元素的投入,提高设备状态分析评判的技术水平,提高对机电设备隐患的预见评判能力,做到事前预防,稳定生产。
设备点检是生产型企业的传统理念,设备点检执行的标准化工作将是生产型企业设备检查管理标准化的趋势。通过设备点检执行标准思路的明晰梳理,更好的落实设备点检工作,保障企业设备稳定运行是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